在學佛的過程當中,良友扮演著關鍵角色,幫助我們在解脫道上邁進,是再真實不過的好朋友。最理想的話,他必須具備眾多條件,例如遠離我慢,也就是待人接物,一點都不帶驕傲、自大的色彩;或如怖畏惡業:由於對果報有所認識,對不當的行為警覺心高,絕不肯陷害自己,且更進一步拔掉罪根,即是善巧地蠲除貪、瞋、癡等不善行為的根源,同時又從好的方面堅固善業,增長功德。此外,不生懈怠,具足正見,心安不動,勇猛調柔,換句話說,學通戒、定、慧,既平衡,又圓滿。
當然,這種良友太稀少了。如果有緣相逢,有智慧的人一定會親近他。如果沒有,我們也不必灰心,因為除了多接觸一般善知識,做為彌補的辦法外,據佛陀的開示,更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良友,只要我們願意的話,隨時都可以作我們的伴侶。那就是自己的善業。
這句話怎麼講呢?想想看:假設一個人常常充滿著歡喜心,作饒益眾生的事,無論是出力、說話或動念頭,也不管是從物質的層面去幫忙,還是從精神的層面去啟發眾生正確的瞭解,他作這些善業,跟親近良友一樣,因為果報將是好的,對自己有利益,尤其是,下世想遇到善知識,從緣起來看,無法靠湊巧的和合,而必須有相等的條件。這些條件自是由個人的善業構成。所以說,「樂行善利者,如近於良友」。明白這個原則後,若是遇不到大善知識,煩惱心理應不會生起,且相反地,有一股熱忱促使我們,跟善業良友打交道。
載自《算沙夢影‧下》 pg 371-37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