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慳吝的故事(下)


主講者 :  Sayalai
                Daw Carudassini
口譯者 : 曾國興
整理者 : 釋善揚

羅莎迦提沙這一生是在瞿曇的教法裡,證得阿羅漢果。但是他在過去生,造作惡業的時候,那時是迦葉佛,那時他也是一位比丘。當時有位供養他的信徒非常有錢,那一世羅莎迦提沙作為比丘,持守戒律,也修毗婆舍那。有一天在他住的寺院,來了一位證得阿羅漢果的客僧。客僧來借住一夜,剛好他來寺院時,護持比丘的信徒也在,這信徒非常有錢,信徒看到這位客僧的時候,心生恭敬心,就親近他。一但親近他,原本被護持的那位比丘,就開始吃醋,內心生起了慳吝心。屬於親屬慳吝這位護持寺院的居士,就跟客僧說:明天我要供養這寺院的比丘,請你也來到我的家裡應供。

到了第二天,因為這位比丘根本不想讓客僧一起到居士家受應供。所以他要離開前,就到客僧的門口,用指甲敲了幾下。當天他也不擊鼓,原本他都有擊鼓,但是他那天也是輕輕地用手敲一下鼓。於是他就單獨到居士家受應供。而這位比丘為何輕輕地敲門,又輕輕地敲鼓呢? 原因是他要有一個理由,必須刻意這麼做的。於是當他到居士家應供時,居士問他:為何沒有看到客僧? 那比丘說:我今天早上有敲門,也有敲鼓,但他始終不起床。那居士就以為客僧因為昨天路途遙遠,相當辛苦,所以在休息。就將原本要供養客僧的食物也放在缽裡面。當居士準備食物,要請這位比丘帶回去給客僧時。這比丘就想假如美食送給客僧,他吃到之後,以後他根本就不願意離開我的寺院了。所以最早這位比丘生起的是親屬的慳吝,現在他不願讓客僧留在寺院,當下也生起了住處慳吝。而且這比丘繼續想,假如他繼續住我的寺院,到後來我的功德主都轉為護持他了。我原本會得到的利養,就會因此而減少。所以當下也生起了利養慳吝。由於這些慳吝的不善心的種種情況之下,他決定讓食物消失。他想假如將食物送給人吃,萬一居士追問時,他有人證,這是不妥的。假如丟到水裡,供養裡有酥油,會浮在水面,這也是不妥。假如丟到地上,烏鴉來吃,人家會看烏鴉在吃甚麼,仍會留下物證。因此他決定將食物用火燒掉,讓它完全消失。


當他將食物以火燒時,住在寺院的阿羅漢客僧早已知道。他知道如果繼續留在寺院,對該比丘而言,是心生不歡喜,與其這樣子,不如提早離開,對他也是好的。於是這位阿羅漢聖者一大早就離開了。當這位比丘回到寺院看不到客僧的時候,他心裡在想,他是不是有所謂的他心通。他是不是知道我的狀況呢?從此後,他對自己剛剛所做的行為感到懊惱、懊悔,心生不高興、不快樂。經典寫著,他對自己生起極大的瞋恨心,但是他也無法求懺悔,因為他也不知道阿羅漢聖者去了哪個方向。

但是由於他的不善業,他這一生後續都得不到食物,那一生他就因為得不到食物就往生了。因為要供養阿羅漢聖者的食物,他把它丟棄了,由於這個不善業,結束這一生之後,他直接墮入到地獄裡。跟著就受苦了上萬多年。離開地獄後,他也作過夜叉五百世,做了夜叉五百世後,也作了狗五百世。這過程當中,他一天都沒有吃飽過。但是做狗的某一天,其中他有吃到人家的嘔吐,唯獨這一天是他吃飽的一天。結束後,這人投生在瞿曇佛在世的村莊裡面。

他投生在漁夫村。他從結生的那一天開始,這漁夫村發生了七次的火災,受到國王七次的懲罰,他們必須繳稅。因此村莊人們想,可能是有個不祥降臨在他們村莊。且自從他出生後,這個村莊都捕不到魚。因此就將漁夫村分成兩半,分成兩半後,結生那個人的村莊是撈不到魚的。剩下沒有關係的村莊,是可以正常運作。於是又再分一半,到最後剩下他的家庭。唯獨這個家撈不到魚。他的父母好不容易辛苦的將兒子生下來,生下來的時候,母親也對他不耐煩了。因為只要他在的時候,母親也因此而餓肚子。好不容易把這孩子帶到他可以學會走路的時候,母親就給他一個飯碗,之後就離開他了。所以他從小就拿著飯碗去乞食,而且乞食的時候也得不到。從來就沒有吃飽過一餐,而且沒有洗澡的情況下,他的相貌就像一個矮矮的餓鬼一樣。

這小孩直到七歲的時候,有天乞食的途中,遇到了尊者舍利弗。舍利弗看到他,心生悲憫。就問他:「你願意穿袈裟嗎?」這小孩子說:我是非常貧窮的人。我能夠做出家人嗎?後來他就出家了。自從他出家後,他從來得不到飽足的食物。縱使他去托缽,當他得到一湯匙之後,再到另一家托缽的時候,人家看他都是滿缽的食物。實際他得到的食物只有一湯匙的份量而已。所以自從他出家的那天開始,他都沒有吃飽過,但是他在用功的情況下,最終也證得了阿羅漢果。


所以羅莎迦提沙到最後要入涅槃的時候,尊者舍利弗親自幫他捧著缽,讓他吃飽了四種蜜。所以慳吝心所可以影響到直到證得阿羅漢果的那一生為止。因為他過去對於阿羅漢聖者生起慳吝心,在那一世他直接墮入地獄,且在生生世世的過程中,受到飢餓的果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