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筆記

當我們在此時此刻有意識地、不帶批判地專注於事物本來的面貌,因而產生的覺察就叫作內觀。它可以讓我們從「行動」的狀態提升到「同在」的狀態,因此在採取行動之前,我們將能接收到所有經驗要告訴我們的訊息。內觀的狀態(being mindful)意味著我們在某一刻中止自己的判斷,把為了將來所設下的眼前目標放在一旁,接受當下的真實樣貌,而不是我們想要它成為的那個樣子。即使我們注意到這些情境引發了各種感覺,像是恐懼,也要用開放的心來接近它。內觀的狀態表示有意識地關掉我們慣用的自動導航模式,像是擔憂過去或害怕未來,取而代之的是調整我們的頻率,用完全的覺察來意識到事物在此刻的真實樣貌。它也意味著知道想法是一時的內心事件,而不是真實本身。當我們允許自己透過身體和感觀來經驗事物,而不是透過大部分未經檢驗的習慣性想法,此時我們會更加接近生命如實的樣貌。


Jon Kabat-Zinn,PhD:「正念練習 …… 要信任的對象不是任何外在權威,而是你自己的內在自性。正念要教導的不是對治(curing),而是自療(healing),對治是解除一切痛的症狀,自療則是在較深的生命層次中轉化身心。」



人們說,我們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但我不認為那是我們真正追尋的答案;我認為我們尋求的是一種活著的體驗……Joseph Campbell,The Power of Myth


(摘自《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