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2010心理學年會筆記 part4_舞蹈治療

聯合年會眾多的工作坊中,就以舞蹈治療最為熱門,才開放登錄不到半小時就爆滿了。當天本來打算放棄,改參加其他工作坊,沒想到在走出校園尋找素食餐點之際巧遇若蘭,她希望我上課前還是去看看。
於是用餐畢,火速地趕到會場,果然看到若蘭跟愛玲站在教室外。若蘭笑笑地說:「等等妳就當我們的助教……」沒想到,就醬跟她們進了教室。(這也算是協會會員的福利吧!^^ 還好時間到了仍有候補名額,我也就不顯得尷尬。)現在想想若蘭算是我進協會的貴人吧!雖然入門課不是跟她學習,但在高雄、台北的大型工作坊總會巧遇,而她的關照總令人溫馨滿懷。
下午的工作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場由愛玲跟若蘭帶領,第二場則是昭老師與若蘭。
一、「在舞動中,擁抱自己」~自我療癒的舞蹈治療
【目的】:
在自由舞動中悅納自身情緒感受,遇見真實純淨的內在自我,進而產生自我療癒。

【方法】:
藉由啟發性帶領方式引導成員開啟對於自我內在的關照與覺察,將內心的情感資料庫具體外化,讓身心更加開展、豐富。
【預期成效】:
透過自身節奏韻律的舞動釋放與表達內在情感,再藉由持續的體現與覺受過程,讓自身的生命故事逐漸清晰,在大團體的互動與交流中重新獲得支持與力量。
【心得】:
愛玲的外型相當有個性,深邃的臉龐讓我聯想到印地安人,就好像在水晶球的催眠下,身體逐漸放鬆。我想她是位教學經驗豐富且極包容的老師。引導語允許所有學員安處於自身的狀態,因此我可以舒適地靠著牆,以盤腿的姿勢持續地跟著話語同步進行。(不知道老師是否有學習禪修,某些指導語跟禪師好像喔!)
從頭至尾的掃描後,內、外皆感到鬆弛,覺察也逐漸擴散到四周。開始有人進行較大動作的舒展,有人離開原來的位子,然後有了互動的交流。聽著內在的需要,我也開始簡單的肢體動作,看到若蘭朝我迎來,試著與她互跳了一小段。之後,團體形成大圈圈、火車過山洞的畫面……。這情景跟在高雄工作坊極像,不禁想著,是否人類的集體潛意識都是如此,而原住民的古老舞蹈則保留了這樣的原型。
長時間地狂歡後,人們漸漸地沉寂下來,但整場中,仍有一位學員以著小碎步來回的奔走。對於她的勇敢與奇特,我很想給些回應,就用手在地上拍著其奔跑的節奏,她抬頭瞧了一眼,又恁自飛翔般地奔走著。拍累了,我就放任身體傾倒於壁。

二、「創傷與復原」:舞蹈動作治療探索團體
【目的】
從自由舞動身體的過程中,探索傷害經驗與自癒的能力。
【方法】
1.      以榮格的對立性(polarity)為主軸概念。
2.      透過肢體律動的暖身,預備團體成員進入主題探索。
3.      藉由音樂、舞療師口語的引導,以及成員即興地舞動身體,探索「受傷害的我」以及「抵禦性的我」。
4.      流動式的團體雕塑。
【預期成效】
透過自由地舞動身體與團體動力,成員有機會體驗到傷害經驗所帶來的影響,並能與其內在堅強和有能量的我接觸,進而找到自癒的能力。
【心得】
老師本身就具有英國舞療師的執照,在英國實習時,也以處理創傷經驗的個案為主。
就像老師平常上課一樣,先讓學員隨意地走著(我想自己之所以喜歡舞療,是因為舞療師總能尊重個案的現況,不逼迫一定要做特意的動作,而又有著類似身念處的覺察吧!)
開始有些暖身的動作,然老師要大家回憶一件較輕微的受傷經驗(我想是受制於時間,無法處理重大的傷痛。),並與夥伴分享。然老師又拿出各色的布塊,指引大家用動作或三個姿勢展演受傷的經驗。看到有人用布包裹著身體,而我的手也逐漸被布纏住……布條漫舞,現場宛如一場現代舞表演。
老師引導生出力量的冥想,再讓學員們以三個動作表現出感受到的「正面力量」。……最後將整場的感受以圖畫畫下,並與夥伴分享。
Ps.很可惜距離工作坊有好些日子了,而我的記憶總是隨著時光而逝——能記得的有限。當時的畫作竟也在回程的路上遺失了,謹以此短文作為紀念,並感謝若蘭的邀請。謝謝!


台灣舞蹈治療協會 http://blog.yam.com/tdt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