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為什麼禪修可幫助憂鬱者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運用呼吸來作為冥想的工具。為什麼它和這些過去曾經憂鬱,而且持續容易受到傷害而再次變得憂鬱的人有關呢?回想我們的分析,在輕微負面心情的狀態下,負向思考的增加,是造成憂鬱症復發和再犯的主要原因。在有復發可能性的時候,評估事情為正面或負面,特別是憂鬱的情緒本身,能啟動反芻式(rumination)的反應型態(「為什麼我沒有多一點這種想法?為什麼我有太多那種想法?」)。很快地,心靈就迷失在思考過去或擔心未來。現在,想一想呼吸是什麼,以及它能做些什麼。


首先,呼吸發生在當下,因此將注意力專注在呼吸,可以幫助一個人放開過去和未來。第二,呼吸是一直都存在的,因此它隨時都能夠被當作聚焦在一個人情緒狀態的標示。第三,刻意把知覺帶到呼吸的這個動作,包含了「占去」本來在同一個有限空間下被反芻式思考充斥的空間。所以,雖然這不是最終的目標,但是呼吸可以當作反芻式想法暫時的替代物。當注意力的替代焦點出現,也會有所幫助,因為它是一種「移動式的目標」,而且需要學員的某些努力來維持注意力。第四,將注意力放在呼吸包含了注意「某些和目標導向相反」的事情。

並不是學員的工作讓呼吸可以進行,呼吸本身就會運作。這種對呼吸的態度蘊含了對自己和世界更為概括的態度:亦即在一個人的情緒生活中,注意簡單的一面,可能比分析複雜的一面來得更有效率,而且因為人的一生都在呼吸,它可以和各種不同的情境互相連結,也因此給予它能轉換到許多情境的潛能。最後,注意心靈已經漫遊的簡單動作,注意到它剛才遊走到哪裡,並且回歸到注意呼吸包含了後設認知的監控(metacognitive monitoring)——把想法看為想法——提升了轉移重心(decentering)的技巧,對於防止負面思考的增加是有必要的——影響潛在復發的加速發生。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行動也提供了反覆練習,刻意地跳脫某一種單一的心智狀態,而進入另外一種心智狀態;如同心理的換檔,從某一檔換到另外一檔,而且盡量增加停留在直接體驗的這一檔思考上,反覆地體驗。

Zindel V. Segal等著,唐子俊等譯,《憂慮症的內觀認知治療 MBC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