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敏銳五根(信、進、念、定、慧)的九種方式 _ 上



主講者 :  Sayalai
                Daw Carudassini
口譯者 : 曾國興
整理者 : 釋善揚





根要敏銳、強而有力,有九個原因
一、Uppannuppannānaṃ saṅkhārānaṃ khayameva pacaeati.
必須觀照時,皆觀照到所緣目標的名法、色法滅下去的階段為止。如觀照六門,要觀照到名法、色法滅下去為止。在初禪修時,智慧還沒具足,也還沒觀察到名、色法滅下去之前,必須建立這樣的觀念。當觀察到,也要如實了知名法、色法都是滅下去的。所以在禪修前,要瞭解名法、色法是無常法如此自己的禪法也會進步。

二、Pattha ca sakkaccakiriyāya sampādeti.
        在觀照的過程中,也必須以恭敬心來觀照。當我們觀照名、色法的過程中,也必須以恭敬心來觀照,以恭敬心來觀照,即每分每秒都很珍惜來觀照。也要了解四念處的利益。了解後,對於禪法也就越珍惜了。當我們觀照所緣目標,觀照到滅下去的時候,我們的動作、舉止都必須要緩慢。在禪修期間,我們的動作就像病人一樣。坐下來,乃至站起來,整個動作都要伴隨著觀照。

三、Sātaccakiriyā sampādeti.
        在觀照過程中,必須相續不間斷。途中不能有任何原因而中斷,或漏失觀照。所以在觀照的時候,必須要環環相扣,相續不間斷。

四、Sappāya kiriyāya sampādeti.
       必須要依止七種合宜:
        1.住處合宜:住處也會影響禪修。
        2.行進合宜:針對比丘托缽的村莊,如村莊遠近,或不能托缽就不去。
3.講話合宜:行者須聽聞法義,互相討論禪法內容。
4.人合宜:在禪修時,自己與禪師相應,相應也稱合宜。
5.飲食合宜:飲食適當非常重要。
6.時節合宜:禪修的氣候不能過熱或太冷,要達平衡。
7.威儀合宜:行、住、坐、臥,必須平衡。

       假如具備七種合宜,即使過去不曾具備五根,當下也能具足五根,並容易生起毗婆舍那智。這七種合宜中,說話合宜要特別說明。在禪修營裡,行者必須要聽法,也可以討論禪法。在經典裡也提及,禪修行者在禪修的過程當中,必須要聽聞適當的法。這適當的法,包含有關四念處的禪法或有關禪修方法的道理。或者,凡是可輔助、幫助禪修方法的內容,我們都必須要聽取。關於討論法益,尤其是向禪師報告禪修經驗時,有些需要修正或不足的。禪師藉由小參時間,幫助行者。行者聽到正確方法之後,實際在修行過程中,也可以明顯地進步。所以小參、討論法益的部分,也被包含在討論合宜的部分。
  
        有些行者為了證道,拼命、努力地觀照,這些行者特別要遠離與禪法無關的話語。經典提及凡是與定、慧不相應、無意義的話語,禪修是禁止的。凡是跟定、慧沒有相應的話(指平常的內容),因為我們現在在爭取時間,為了證道、證果,拼命地努力所以禪修的過程當中,不能聽,也不能說這些話。凡生活話語與道、果沒有相應的話,都不能聽、不能講。假如要說的都是法義、佛法的內容、禪法的內容。在談話的過程也需有限制的,該講多少就講多少,也不能超出這些範圍。假如談法義的過程,無限制地談話,回到實際用功禪修時,也會受到影響。因為在禪修時,會回憶到起剛剛談論法義的內容。所以經典提及,縱使要說法義也要適可而止。

        佛陀對用功努力的行者也曾以悲心告誡過諸比丘!在禪修過程必須少話。縱使要說話,也必須受到限制。為何佛陀告誡這兩件事:1.必須少話。2.縱使說話,也必須受到限制? 因為在禪修過程中,一旦講話,就中斷了觀照。既然中斷了觀照,當下煩惱就不斷湧入、生起。所以佛陀對於禪修的比丘們,做一限制,若要說話也必須要少話,縱使要說也要適可而止就好。假如不得已要說話時,說話的內容也需有限制的,巴利文有提到,講話必須衡量、有限制,也就是適可而止就好。

        在緬甸有些禪師作出一個偈誦(針對小參注意事項的內容)。小參報告要簡要、簡單扼要就好。因為講了無關緊要的話,會中斷觀照,自己也生許多煩惱,所以講話也要有限制。實際小參報告時,也不能失去觀照。比如還沒講話前,會生起講話的動機。實際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嘴唇的移動,以及自己內心活動的狀態。在實際報告的時候,也不能放棄自己的觀照,隨著觀照來進行報告。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