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許久,因為編制教材的關係,看到了這篇故事〈佛陀受了風寒〉,對於《阿含經》的佛陀甚感親切。也許有人認為佛法太深、太難......
佛陀當時是為了解決自己及世間人的生、老、病、死、煩惱等問題,而離家修道,他所遭遇的問題也是世間人的共同問題。如果您試著閱讀這些阿含經的故事,會發現裡面的內容多是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所以說佛法不離世間覺。
佛陀當時是為了解決自己及世間人的生、老、病、死、煩惱等問題,而離家修道,他所遭遇的問題也是世間人的共同問題。如果您試著閱讀這些阿含經的故事,會發現裡面的內容多是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所以說佛法不離世間覺。
以下摘自 阿含經故事選 莊春江 編著
030.佛陀受了風寒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住在一位名叫提婆比多婆羅門的芒果園中,而尊者優波摩那為佛陀的侍者。
那時,佛陀受了風寒,引起了背部疼痛的痼疾,所以找來尊者優波摩那,對尊者說:「優波摩那!我受了風寒,引起背痛。請你穿好外衣,拿著缽,到提婆比多婆羅門家去,為我要一些熱水來。」「好的!世尊。」
尊者優波摩那來到提婆比多婆羅門家,默默地站在門外。這時,提婆比多婆羅門正在廳堂中理髮,看到尊者優波摩那站在門外,就問道:「外面這位穿長袍的出家尊者,你默默地站在門外,要乞討什麼嗎?」「住在芒果園的阿羅漢、善逝,受了風寒,背痛得厲害,你有治療的熱水或藥物可以施捨嗎?」
聽尊者優波摩那這麼說,提婆比多婆羅門就布施了一滿缽的酥、一瓶油、一瓶石蜜,並且差人擔了熱水,隨尊者優波摩那到世尊的住處。尊者優波摩那以油為佛陀塗身,再以熱水泡洗,然後以溫水調和酥蜜飲下。有了這樣的處置,世尊的風寒與背痛,就緩和下來了。
隔天一早,提婆比多婆羅門來探望佛陀。
一番問候寒暄後,佛陀問:
「婆羅門!你們怎樣修婆羅門法呢?例如,布施什麼人可以獲得大果報?在什麼時機布施,布施什麼東西,才是殊勝的福田?」
「瞿曇!我們婆羅門最有成就的聖者,稱為三明婆羅門。要成為三明婆羅門有三個條件:是博記多聞的好 老師、有純正的婆羅門血統、相貌端正。能布施三明婆羅門的人,可以獲得大果報,而隨時布施飲食與衣物,就是最殊勝的福田。」
接著,提婆比多婆羅門反過來問佛陀說:
「瞿曇!你認為怎樣才是真正的婆羅門?如何才是三明成就?布施什麼人可以獲得大果報?怎樣才是布施的適當時機?怎樣布施才是殊勝的福田?」
「婆羅門!善知解脫,解脫一切貪的人,才是真正的婆羅門。得三世了然的宿命通、能見諸趣眾生的天眼通、斷盡煩惱的漏盡通之人,是成就三明的聖者。能隨時布施這樣的聖者,有最大的果報,是最殊勝的福田。」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相應部第七相應第一三經》、《雜阿含第一一八一經》、《別譯雜阿含第九五經》。
二、在《阿含經》中,多處記載著佛陀有背痛的痼疾,這是人間佛陀的模樣,正是解脫聖者也有「身苦」的例證。可是,後來漸漸出現了理想的佛陀觀,說佛陀是一切圓滿者,身體當然也是圓滿的,怎麼會生病需要吃藥呢?於是,將佛陀吃藥解說為是示現的,其用意是為了會生病的一般人,教化他們應當吃藥的(參考《摩訶僧祇律》,大正藏二二冊四八一頁上)。甚至,「大眾系的說大空宗以為:佛示現身相,其實佛在兜率天上,所以也不說法,說法是佛的化現。」(印順法師《印度佛教思想史》第六二頁)這樣的佛陀觀,離《阿含經》所記載的人間佛陀,差距多麼大啊!
三、佛陀為何會有背痛的痼疾?有些律典以「本生」、「因緣」的格式,解誥皋是佛陀長遠以前過去生的業力所致。這種說法,對毫無宿命通的一般人來說,是無法辨別的,只能存於信仰中。《相應部第七相應第一三經》的英譯本註解中,說佛陀背痛的痼疾,是緣於六年苦行中的傷害,這是比較容易以一般常人的經驗來理解的。佛陀在六年苦行中,曾有一段時間「日食一麻」,導致色身十分瘦弱(參考故事第二〈佛陀的修學歷程〉),可推見這六年間,佛陀對色身的保養是如何地缺乏了,若說因此而種下背痛的病根,其可能性是很高的。
四、從佛陀與提婆比多婆羅門對「三明」的認定不同,也可以辨別佛法與婆羅門法之間的若干差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