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發現偉大傳統修行方法的力量,但仍保持自己的觀點:它只是竹筏,一種覺醒的方法。雖然保有這種看法,我們還是需要做出確定的選擇,選擇一種修行的方式,然後用心做出承諾,全然進入,以之為修行的方法。
如果我們這個練習一下,那個練習一下,在換下一種法門時,我們在前一個法門所做的功課通常不會累積。這就好像鑿了許多淺井,而不是一個深井。不斷嚐試不同的修行方式,我們就不會被迫面對自身的無聊、不耐煩和恐懼。我們一直不願面對自己,所以需要選定一種深刻、古老與心連結的修行方法,承諾追隨它,直到它讓我們轉化,這就是「坐定」的外在意義。
一旦我們在眾多可能的道路上做出外在選擇,並開始進行有系統的修行時,常常會發現來自內在的攻擊,如懷疑和恐懼,以及過去一直不敢體驗的感受。最後,一生中被壓抑的所有痛苦都會浮現。一旦我們選定了一種方法,就必須以勇氣和決心堅守著它,並用它面對所有困難。這是「坐定」的內在意義。
我在某次密集禪修中遇見一位男子,他四歲大的女兒剛在幾個月前死於一場意外。因為她死在他駕駛的車中,他因此充滿愧疚和悲傷。他辭去工作,將全部時間花在靈修,以獲得精神安慰。他參加這次密集禪修前,已參加過多次密集禪修,接受過其他印度教 老師的祝福,也曾在南印度一名聖比丘尼處立誓皈依。在這次禪修中,他的坐墊像鳥巢一樣,四周圍繞著水晶、羽毛、念珠及許多偉大上師的照片。每次禪坐時,他都會向每一位上師祈禱,並唱頌和持咒。他說,做這些是為了療癒自己,但或許這一切只是為了逃避悲傷。幾天後,我問他是否願意單純地靜坐,不攜帶任何神聖物品,沒有祈禱文、唱誦或其他儀式。他下次來時,就只是坐下。五分鐘後,他開始流淚;十分鐘後,他立刻從啜泣到嚎啕大哭。他終於在悲傷中坐定,終於真正開始悲傷。當我們坐定時,就是在練習這種勇氣。
在佛教修行中,坐定的外在和內在層面會在坐墊上交會。當我們以禪坐的姿勢坐在坐墊上,便在此身此地之中與當下連結起來,坐在天地之間的這個肉身之中,比直而挺立。在這個動作中,我們擁有王者的力量與尊嚴,同時也會有放鬆的感覺、開放的心胸,對生命抱持溫和的接納態度。身體處在當下,心柔軟而開放,而心智專注。以這種姿勢坐著,就好像自己是佛陀一樣,可以感覺到全體人類都具有開放、覺醒的能力。
摘自Jack
Kornfield著《踏上心靈幽徑:穿越困境的靈性生活指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