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生病了,更要修習七覺支




主講者 :  Sayalai
                Daw Carudassini
口譯者 : 曾國興
整理者 : 釋善揚




覺支有七種:
1. 念覺支:正念,指在觀照目標所緣時,正念能緊緊地貼緊目標。
2. 擇法覺支:本質是智慧,指無痴心所。擇法的意思是能觀察到諸行法的無常。
    它不像尋或伺維持目標那種緊密觀察,擇法去觀察目標時,它是可以如實了
    知的,它能洞澈觀察的,所以它的本質是智慧。。
3. 精進覺支:勇猛的,它是跟善法相關的。比如我們在執行善法時,有勇猛的
    心,不會退縮也不會退轉當下勇猛的現象,就是所謂的精進。
4. 喜:喜心所,他的作用能去除不喜於禪修的狀態。
5. 輕安:去除不安的狀態,去除不安於禪修的狀態。
6. 定覺支:本質是一境性心所,作用是能去除不安定於禪修的狀態。
7. 捨覺支:此處的捨不是捨受,而是心所講的中捨性(美心所)、平等的,在
    禪修中,讓你的心能夠平等的狀態。


       有些行者在達到不錯的階段時,同一個時間內,七覺支可以一起出現的。比如觀照腹部起伏能緊緊貼著所緣目標,當下生起念覺支。也能觀察到名法、色法、生滅現象、無常、無我,也就成就擇法覺支。在禪修過程中,須有精進覺支,如把心推向目標所緣,這種動力,就是精進力,所以在禪修的當下,必須要有精進覺支。在禪修時,偶會出現喜覺支,在觀照之間,頓時會起雞皮疙瘩或喜悅。當喜悅出現,之後也會感受到輕安、沒有負擔、清涼,也會有輕安覺支定覺支,就是一境性心所,不但能集中,也能深植於所緣目標。捨覺支,這裡不是捨受,而是他會維持內心達到一種平衡點,比如內心不會變得很弱或很強,讓我們保持內心平衡。

        各覺支運作時,須彼此配合,彼此間也要達到平衡。如機器的零件必須彼此配合,假如其中一個零件運作不當,或者運作的過程受到太強烈的壓力的情況下,就失去正常運作,這樣整個機器就沒有辦法正常來運作了。同樣,七覺支要相互配合,達到平衡點,一旦七覺支不協調,就覺得今天的禪法不順利。所以七覺支必須平衡運作。七覺支的內容,有些與五根相同。佛與阿羅漢都修完了七覺支。因為阿羅漢聖者、佛陀,修完了七覺支,所以當他們身體不適時,就立刻持誦《覺支經》。他們只要唸誦、作意的時候,內心充滿七覺支,當下身體的病痛就消退。

        有些行者在禪修過程,也或多或少有出現七覺支。所以當行者在往後的日子,假如身體不適,也可以作意修七覺支,病痛或多或少會減少的。有關《覺支經》,經典紀載了二則故事:
1. 某次佛陀身體不適時,請純陀長老在佛前念誦七覺支。
2. 有一天大迦葉、目犍蓮身體不適時,佛也到兩位尊者前,跟他們說《覺支經》。
    因為他們過去已經修了七覺支,現在身體不適時,聽到七覺支時,再次作意 七覺支,當下充滿七覺支的力量,因此病情就漸漸消退。

        實際而言,當我們聽到《覺支經》時,內心充滿心生色。這些心生色是因為聽完經文,就心裡歡喜,以這種心生起色法去抗拒生病的色法所以由這些心生色去攻擊這些生病的色法的時候,這些生病的色法就漸漸消退了。所以當我們生病時,必須行善,甚至要禪修。在禪修時,內心要培養七覺支,因為一旦七覺支生起,內心就清淨了,因為內心清淨,由內心生起的色法也會清淨的。所以由這些清淨的色法去攻打不好的色法,身體就會逐漸好起。所以生病時,要培養七覺支,由七覺支生起的色法去攻打生病的色法,就可以消除病情。直到現在有這種信仰當生病時,請和尚來念誦覺支護佑經。或許是他聽到《覺支經》的當下,內心生起善法,由善法升起之故,而逐漸消退。


        但真正要消退病情,最好自己的心識當中培養七覺支,由七覺支的心識來消滅不好的色法,這是最好治療病情的方法。經典明確地說明,禪修者到了生滅智,自身當中就能生起七覺支,反過來說,尚未到達生滅智的行者,自身是不會具備七覺支的。比如yogi開始禪修,初步了解名、色法,也能辨別,當下生起的是名色分別智。當觀察到因果現象,生起的是緣攝受智。凡到這兩個階段,都沒辦法觀察到生滅,凡沒有觀察到生滅的智慧,是比較微弱的智慧,所以不具備七覺支。之後達到思維智,然後就能觀察到生滅智,行者就能初步觀察到生滅,行者生起七覺支。有些行者根本沒有生起名色分別智,甚至沒有禪修者的心識,根本沒有七覺支。直到生滅智完全生起七覺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