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者 : Sayalai
Daw Carudassini
Daw Carudassini
整理者 : 釋善揚
7.Kāye
ca jīvibe ca anavekkhataṃ upaṭṭhāpeti.
在禪修的過程中,絕對不能姑息自己的身體與性命。所以在禪修的時候,不能去執著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性命。簡單來說,就是在禪修時,不能順從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性命。我們在觀照的過程中,就以勇猛心持續來觀照。不能姑息身體要如何作意?
身體並不是我們的皈依之處,是沒有性命的,它是不淨的,它是不具生命的一具屍體。以此作意可以成就不會姑息身體。假如覺得身體是乾淨的、有用處的,絕對會姑息身體。所以必須要反方向來作意。另外不要姑息自己的性命,要作意自己的性命,就像自己的敵人一樣,要如此作意。
怎樣是敵人?
假如對方不希望自己得到利益,不會幫助你,就是敵人。所以不能姑息,禪修時,把性命當敵人,絕對不能姑息它 。假如姑息自己的性命,在禪修時絕對不會有利益。
甚麼叫性命?
即命根色 (保鮮色法,讓色法不腐爛)+ 名命根(保護心所、心識,能夠持續) = 性命
因為命根色與名命根繼續存在的狀態,所以眾生繼續活下去。所以具有名法、色法的眾生,他的生命就受到極大的痛苦。因為過去具備名法、色法,受到極大的痛苦;現在也因為具備名法、色法,受到極大的痛苦;將來一但有名法、色法,也必然會受到痛苦的。假如無法觀察到生命的過患,假如無明覆蓋,假如自己的貪愛無法去除,在這個階段為止,眾生必然會造業的。因為造業,而生起下一個生命。因為有生命,我們就要繼續輪迴,就會受到極大的痛苦。有生命的眾生不免面對極大的痛苦,所以生命就像敵人一樣,敵人是不會利益自己的,有生命就必須面對極大的痛苦,所以禪修時,將生命視為自己的敵人。
我們來看自己的身體,我們活著時也許覺得身體是有用的,但一旦死亡時,身體就必須丟棄人間。就好比如一個易碎品,在還沒破碎時,就要趁早使用它。同樣身體非常危脆,所以我們要趁著健康、年輕時,利用身體。我們的身體是沒有保障的,我們現在有力氣,也許下一秒患了重大疾病,就起不來了。所以我們趁身體好好時,利用身體運用它的實質。身體就像一堆垃圾,從垃圾裡,找出實質、有用的,就是:戒、定、信、精進、正念、智慧。所以禪修不能姑息身體、性命,就以努力、精進不懈來禪修。
8.Pattha
ca uppannuppannaṃ dukkhaṃ nekkhammena ākhibuyya.在實際用功的過程,不能姑息生命、身體,即使遇到困境、痛苦也要提起精進力,就以精進力來脫離痛苦。在禪修過程,難免遇到痛苦,如身體的苦受,必須忍耐,提起精進力繼續觀照,直到突破。但有些行者不了解,不知道苦受也是我們要去觀照的對象,他面對苦受,沒有耐心、勇猛心,就放棄了。不想去面對這些痛苦,所以他立刻起身或改變坐姿。有些人與其忍耐地觀照苦受,不如就改變坐姿,或放棄觀照,這人就失去一個機會。因為他失去觀照苦受而生起智慧的機會。因為疼痛沒有辦法忍耐、觀照,而改變坐姿,改變威儀;這就覆蓋了苦,當下也沒有辦法感受觀照苦而生起的智慧。
經典裡提及,威儀覆蓋了苦。苦在身體一定存在的,但是有時候苦生起了,自己覺得不舒服了,立刻改變坐姿。一旦改變坐姿,因改變威儀覺得不苦,就失去觀照苦而生起智慧的機會;所以經典說威儀覆蓋了苦。在其他時候,身體也會生起苦受。因為平常在家裡會注意其他做事的方面,所以不覺得身體有苦受。因此不覺得平常有苦受。來禪修時,以為打坐才有苦受生起,其實在家裡就有苦受,只是現在注意身體,苦受就明顯了。現在正念、正定強了,就像微小的物品,用放大鏡看自己,非常的清楚,其實出現的苦受與平常沒甚麼兩樣,只是現在用放大鏡去看它。當觀照時,感到越來越痛,可以用忍耐的心持續去觀照,提升自己的心去觀照。比如生起苦的時候,去觀照。觀照痛的時候,就調整自己觀照的心,觀照的心就要減緩,用減緩的心去觀照苦受,苦受就不會那麼強了。痛減弱時,再次調整觀照的心,提升自己的觀照心來觀照。所以觀照時,可以一增、一減的方式去觀照它,也許觀照三、四次後,也許苦受漸漸會消失。若痛沒有消失、沒有改變,就可以放棄它。轉為觀腹部起伏或坐、觸,此時心要非常投入觀照的對象,久而久之,苦受也會消失。所以面對苦受,不能馬上放棄,可以用這方式試著觀照,一樣要提起勇猛心,仔仔細細地觀照。
9.Antarā
ca abyosānena antarā.在禪修過程,假如有設定一個目的地,途中就不能輕易放棄。就禪法這條路還沒走完,途中就不能繳械、放棄,總之要走完禪修這條道路。
想要利根,必須符合這九個條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