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簡介: 想(saññā)

主講者 :  Sayalai
                Daw Carudassini
口譯者 : 曾國興
整理者 : 釋善揚

紀錄所緣,是故名為想saññā。想會記錄正確的,也會記錄錯誤的。比如想心所,它遇到所緣境的時候,緊接著就記錄下來,下一次看到的時候,它就會因為上一次看過了,它又再想起來了。

想的紀錄就像木工在木材上做記號,以便下一次可以認得,這種記號稱為想的紀錄。就好比一個小孩子,教他說:「這是你的爸爸、媽媽。」他就記錄下來,下次看到這人,他就會辨識出來,就會叫了。類似這種記憶、紀錄都是想的紀錄。有關善法的部分,有的時候,自己會想起來說「早上要去打坐」,或每天到了幾點會記起來,要去打坐。或者到了布薩日的時候,就想起我今天要持守布薩戒。或者禮拜天的時候,想起我今天要去佈施。在想起來的過程當中,雖然這裡是先有正念,但最主要還是想的紀錄。這裡的正念是比較相應行善法的部分。除了行善法的部分,例如會想起小時候的朋友,這個就跟善法是不相應的;它是跟不善法是相應的。因此,想起小時候朋友的過程當中,沒有辦法跟正念相應。比如說,想起了要去看電影,或者想起了某一件事情,這個跟正念是沒有甚麼相應的;它純粹是只有想的紀錄而已。有時候,想也會有一種錯誤的紀錄。例如他是怕鬼的,到了晚上走路的時候,看到矮的木頭,他就認為是鬼,他就是錯誤的紀錄導致害怕。

比如我們對四聖諦不是正確的了解,反倒是覺得是不正確的邪法。在這過程當中,他雖然先有所謂的邪見,但是他還有錯誤的紀錄、錯誤的認知,含有想的紀錄在裡面。想有時有正確的紀錄,也有錯誤的紀錄。至於錯誤的紀錄,範圍非常廣泛,例如五欲,五欲:看到好的顏色,聽到好的聲音,聞到好的味道……,五欲對於佛陀、阿羅漢而言都是厭惡的。因為在他們的紀錄,五欲都是不美好的。所以他們說法的過程中,不斷地告訴人類、告訴凡夫眾:這些五欲,我們是應當要捨棄的、是要厭離的。欲界的人類對於五欲並沒有感到厭離,也不會感到厭惡,認為五欲是好的。就是有一種錯誤的認知的情況之下,我們每天都不斷追求五欲之樂。認為五欲帶給我們許多快樂,這是錯誤的紀錄,導致凡夫眾的輪迴,變得越來越延長。

想的特相就是有紀錄的特相,想的作用是以過去的記號加以記得、加以認得。比如一個木工,他做了個木扇,他加以記錄這是上方、下方、左邊、右邊。他下次要將木扇裝上去的時候,依照之前的紀錄,他就可以辨識出來了方向。所以以過去的記號,加以辨識、加以記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