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2012年3月份禪修營薩薩那禪師(Sayadaw U Sasana)開示(三)

        點:松鶴蘭若
        間:2012/03/08
        題:有價值的生命 

每個人之所以為人,皆因過去的善業而投生到人間。很多人成為佛教徒或說相信佛所說的法,皆是佛教徒,這些人特別是善人。生為佛教徒當中,若再劃分,修習毗婆舍那(vipassanā)在過去的善業是相當深厚,自己要知道自己過去是特別有善根者。為何說修毗婆舍那者是特別有善緣的人?因為修毗婆舍那一定會證得過去諸佛菩薩所證的涅槃,所以說修毗婆舍那是特殊的人。得以親證涅槃,不再輪迴,所以四念處是很有價值的。

體驗涅槃有四個階段:1.須陀洹 2.斯陀含 3.道與果證的涅槃,阿那含 4.阿羅漢。
輪迴是因為有煩惱才輪迴,最後的聖者阿羅漢,即是斷了煩惱而不再輪迴。

為何不論已修毗婆舍那、未修毗婆舍那者,都應精進修習毗婆舍那?
因為生命僅存在二種現象,你會看到「名」、「色」所存在的兩種變化。透過毗婆舍那,我們知道五蘊只有名與色,沒有別的。未修毗婆舍那者,常覺得有人、有天、有男、有女……有種種假象。若修毗婆舍那會發現只有名與色,沒有上述這些,這都是概念法,我們將會變得快樂。


「色」是整個身體,「名法」是了解所緣的。生命就只有名與色,沒有別的,這是可以親自知道的。所謂的色法,就是它不知道所緣,如山、水……其它一切。它們不知道所緣的即色法。死亡的身體就不知道一切,死亡的身體是色法,知道一切的就是名法。

我們的根本所緣是腹部的上下,腹部的起伏,就是色法;觀照的心,就是名法。觀照的就是名與色當下現起的事實。根本所緣由腹部的上,從頭到尾都要好好地觀照;腹部的下,也要從頭到尾都要好好地觀照。這樣毗婆舍那智慧才有生起的時候。

我們應連續不斷地觀照根本所緣,若無法連續,則無法生起定力。沒有定力,修毗婆舍那不會產生毗婆舍那智。可愛、不可愛、過去、計畫的事都不可思維,只有好好觀照當下。

我們心的領域是廣大的,心的領域(注意力)縮小,才有定力。有時我們會想知道的、不知道的,或回想去過的地方、未去過的地方,常常在「想」裡打轉。定就是藉由一境所緣,一個所緣好好關注,若太多所緣,心會變來變去。佛經裡曾譬喻此如一步走橋(只能容納一個人走過的橋)。

在緬甸的郊外田野,人們上學或作務經常需要經過一座小橋。這小橋約一公尺半的距離,深120公分,橋面約只有一個竹竿寬,一次只能通過一個人,且一次只能走一步。人們必須相當小心,才有辦法通過這個竹子,且在上方還必須橫著走,身、心一定要很平衡,一個動作完成後,才再進行下一步。同樣地,yogi觀照也是應如此般小心關注。要過橋者,心不能動搖,要仔細走過。同樣地,觀照腹部上下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在目標上。

四念處觀照的方法有三種:
一、不間斷:
觀照根本所緣腹部上下不間斷。觀照的心,前一刻觀照跟後一刻觀照的心都不可以間斷。

二、全神貫注:
腹部上下的當中,你須加上全神貫注,就像在泥土上丟石頭,泥土也不動搖。全神貫注這是第二個方法。若在很滑的平地上丟足球、桌球,球會一直滾,我們的觀照不要像這樣,要如泥土上丟石頭般不會滾動。

為何連續不斷觀照所緣?這會產生定力。若間斷,煩惱、習氣會侵入,所以要不斷地全神貫注觀照。

三、仔細地觀照:
仔細地觀照腹部上下,緊緊密密地觀照腹部的移動,是幾次生起?幾次的下降。仔細地觀照,腹部移動的型態、狀態都要好好去觀照。

    我們如果以散亂的心、懶散的心觀照,煩惱就會來,定力就會被切斷。以前
    修的毗婆舍那智就會下降或停在那裡,毗婆舍那就沒有進步。行禪也是如
    此,右步、左步,從提起開始到接觸地面,從頭到尾都要好好觀照。我們的
    腳提起時、往前推,移動的狀態,一一都要清楚。放下到地面,接觸的當下
    是冷、熱?有那些性質都要好好去觀照。行禪時,腳提起到放下,從右邊到
    左邊的定力,反反覆覆的過程都要不間斷地觀照。

名法與色法的關係:

色法就是不知道的所緣,就像瞎子;名法就像瘸子一樣。瞎子沒辦法獨自行走,他可能跌到山谷,而瘸子沒辦法走路;但他們兩人合作就可以共同做走路這件事。
瘸子跟瞎子合作可以到達目的地,瘸子可以坐到瞎子的肩膀上,指引路途哪裡危險,哪裡可行, 如此一來,他們可以抵達目的地。

同理,yogi們都有名法、色法。色法不知道所緣,名法知道所緣,就像瞎子、瘸子,共同合作修習毗婆舍那,可以達到大家共同的目的地——涅槃。要到涅槃,首先所緣要守好,腹部上下要觀照。因為一間斷,煩惱就會切入,定力就沒有了。根本所緣不間斷後,還要全神貫注,而不是懶懶散散的。根本所緣不只腹部上下,還有行禪、生活上,仔仔細細地觀照,我們的智慧會越來越強,以後毗婆舍那智會呈現。

身為禪修者,有四個好的心的特質:
1.      不間斷的精進力 viriya
2.      不間斷的正念 sati
3.      全神貫注的三摩地(samādhi定)
4.      清楚的智慧 vipassanā 毗婆舍那智
其中,最重要的是精進(viriya)。精進力就像火,煮飯時有米、鍋、水,但沒有火,無法煮成飯,所以精進力如同火一樣重要。

【大越師補充說明:】
1.      精進力:
身的精進力:動作放慢
心的精進力:標記,能將心瞄向目標,例如穿鞋子,必須將心帶到穿鞋的過 
            程中。

2.      正念:
好的正念一定不忘失目標,一個小小步的移動,必須是不間斷地更動。

3.      定力:
有了上述兩者,定力就會出現了。觀照心可以不費力地固守目標。

4.      毗婆舍那智慧
正念因為有剎那定的支持,所以得到智慧。
a.       知道開始、過程到結束。
b.      了知觀照目標。名法有觀照所緣、傾向目標、認知目標的特質,尤其在名色分別智的心特別容易體驗。再怎麼體驗都只有名與色,沒有明確的「我」在過程出現。在名色分別智這個觀智裡,會對色法特別注意。瞎子與瘸子的比喻,即在說明此觀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