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MBSC佛陀原始正法中心
地 點:松鶴蘭若
時 間:2012/03/10
主 題:持戒者的美德(上)
修行者務必要持戒,今天將從四個方面來介紹:一、持戒為何 二、持戒的功德 三、持戒的雜染 四、持戒的淨化。四念處這個法門是對的,但若戒持不好,就無法進步。
一、什麼是戒:
戒即遠離殺生、偷盜、妄語、邪淫……的人,其心遠離惡行。或比丘不離義務行(不規避在寺院應該做的事),其心亦為戒行。有三種戒:
1. 思心所戒
2. 守根律儀
3. 不犯戒:身體不做殺生、偷盜等惡行,即不犯身戒。口不說惡語、兩舌等,即不犯語戒。身業以口業為主,不犯戒以身、口的維護為主。雖然心的造作不算犯戒,但還是有雜染。口業、身業依靠的是意業的心,沒有心的話,口、身是不會造作的。特別四念處法門要觀照心,好好地觀照我們的心時,身業、口業就不會犯錯。
二、持戒的功德:
即毫無過失地測量我們的所作所為,產生良好的感覺。持戒的功德有五種:
1. 大財聚:會具有世間、出世間的財聚。
2. 好好持戒有好的聲望。
3. 無論親近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他的心裡都不會產生恐懼感。
4. 由於每一條戒都好好遵守,往生時會感到歡喜,而非愚昧無知的欣喜。
5. 持戒者往生時可到天界,不墮三惡道。
所以佛陀指導諸比丘們:若你們希望受到大眾所喜愛、所尊敬,就要好好持戒。
三、四、持戒的雜染與持戒的淨化:
破戒就是持戒的雜染;沒有破戒,好好持戒就是戒的淨化,這是簡單的說明。
持戒雜染的情形:
名聞利養也是破戒的原因,或是七種男女淫蕩而破戒也是雜染的原因。七種淫亂當中:
1.男女欲心的交心,如按摩等欲樂,若有這些動作就是雜染,沒有違犯就是淨化。
2.欲心接觸的當中嬉笑,就會雜染;若接觸當中沒有嬉笑就會淨化。
3.欲心接觸對方的眼睛,目不轉睛,就會雜染,否則是淨化。
4.人與人互動,雖然沒看到人,但去想他笑的樣子、他唱的歌、他哭的樣子,就
是雜染的。
5.過去曾與有欲心者一起玩,一起走過,去回想這些情景就是雜染。若沒有去回
想,則戒是淨化。
6.在世界上有些人的福報很大,五欲具足、功德圓滿,當你聽到時,也想要,想
著「這多好啊!」這就是雜染。若我們看到、聽到,而沒有貪著即淨化。
7.持戒的目標是為了去到天界,則有雜染。若是為了自己道業成就而持戒,戒就
是淨化的。(在天界,一出生,男生就已18歲、女生16歲。梵天看到人生數
生、數死,所以勸請人們往生天界。但佛則以為應是去除我見,才是究竟。)
上述七種是不斷令戒雜染的因素,若沒有這七種干擾,戒才會淨化。
身為凡夫俗子,有時會破這些戒,可再受持。若能再受持,戒就會圓滿。八關齋戒裡,一、二條破了,仍可再受持。
除了七種淫的雜染以外,還有其他心理的動作,如人與人相處時,有時會有憤怒......,這時戒就會有雜染。我們與人相處會記恨,想著我要報仇,這種仇恨的心,也是戒有雜染的時候。人與人相處,是社會共處的世界,應以感恩的心來面對他人,而非忘恩負義。
世界上每人的因果報應不同,當人家有權有貴,我們產生不平,這也是對戒有雜染的時候。有時產生忌妒或欠他的時候,戒也會有雜染。有時犯戒,但未懺悔,不說,這也是持戒雜染的原因。有時與人相處,自己雖沒有知識、學養,卻假裝出有道德,戒就雜染了。這世上,有我們需要敬重者、應以感恩的心對待,若傲慢升起,戒就雜染了。世界是很現實的,一切都是因緣所成。但自己不顧好自己的心念,而想超越,這就有雜染。每個人有自己固有的,但若想要超過或過度驕慢,就是戒有雜染。這些對我們都沒有好處,讓他人也無好感,若做了,戒就雜染了。
現在大家都修四念處法門,都遵守、喜愛戒。修四念處法門就持守在戒上,好好持守,則定力與智慧會一天天進步的。禪師講了個與戒律有關的故事:
佛陀在世時,有位善男子剃髮出家。他出家後,由修持戒律的比丘指導這位新比丘,經藏師教他經藏,論師教他阿毗達磨。三藏法師所教導的,對他而言過於繁瑣,他覺得要學的太多了,因此想要還俗。於是老師們就將他帶到佛前。佛問:「比丘!為何要還俗?」他答:「佛陀!我剛出家不久,律、經、論的教導太多了,我無法持守那麼多,我乾脆還俗!」佛就對新比丘說:「那些三藏法師教你的,先放到一邊,現在我來教你。我現在教你的,你要持的只有一種,這樣你可以做嗎?」比丘說:「慈悲的佛陀!若只有持一個,我就可以。」他聽到只要持守一種,就高興了起來。
佛陀所教的,各位行者也請注意聽著!
佛陀就教導:當六根與六塵相遇,會生起六識。
當你看到時,只要觀「看到、看到」,不用管別的。
聽的過程,只「聽到、聽到」,不用管別的。
嗅的過程,只「嗅到、嗅到」,不用管別的。
嚐的過程,只「嚐到、嚐到」,不用管別的。
觸的過程,只「觸到、觸到」,不用管別的。
知道的過程,只「知道、知道」,不用管別的。
只觀察一個相觸的過程當中生起的識,沒有第二個。
行住坐臥有四種威儀。當我們行禪當中,當左步提起就只觀左步,沒有其它的了。毗婆舍那就是每一剎那只觀一個所緣,沒有第二個。
故事中的比丘本來要學的很多,但佛陀只教他觀一個,對他而言就容易多了。不久之後,他的毗婆舍那就修得很好,所以每天都很法喜,最後也證得阿羅漢了。只要依八正道,持戒(每日持好八戒是重要的)定慧,各位好好地修就能成就道果智的涅槃。
【大越師補充說明:】
持戒的三種狀態
1. 不涉入思心所:思心所是造業的主因,它會組織其它名法造善或造惡。若保
持正念觀照,是不涉入目標,沒有思維,這是不造惡的。同樣因為觀照,所
以無造業。
2. 守根律儀:守護六根門
3. 不犯戒:身清淨
持戒的功德
會有世間功德、出世間法財……。持戒清淨時就遠離愚癡,不墮三惡道。
持戒的雜染(不善心所)
1. 貪:邪見、執著、我慢(我比別人好)。
2. 瞋:憤怒、吝嗇(如有人吝法,或不隨喜,看到別人好就忌妒。)惡作(瞋心)。
3. 癡:愚癡、無慚、無愧、害怕作務、散亂。
持戒的菁華
把心管好就好。目標生起,只觀照一個目標,選一個目標觀就好。如六根門生起,只選擇一個容易觀察、明顯的目標。在2004年的禪修營,禪師曾問過我:「在遍滿藤蔓的花叢裡,你怎麼採花?」他說:不用爬梯子,只要抓著藤蔓,就可以採到。(當觀智越高,正念也遍佈地越滿。)
從持戒的基礎,圓滿定慧。
從持戒的基礎,圓滿定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