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MBSC佛陀原始正法中心
地 點:松鶴蘭若
時 間:2012/03/22
主 題:Upasālaka的故事
佛世時,佛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那時候有位婆羅門,名為Upasālaka ,他非常富有,是一位具有八十千萬億的富翁長者。Upasālaka有個兒子,又聰明又懂事。Upasālaka年紀大了,思忖著死亡將來臨……,就將兒子叫到身邊來。富翁吩咐兒子說:「親愛的兒子!我過世後,遺體要埋葬在一個沒有人埋葬過的地方,也不能是舊的墳墓。你要找一個新的地方。」兒子無法找到這樣一個地方,為了圓滿父親的願望,他就像父親建議:「父親!您自己選好一個好的地方,您看好後,我就依您選的地方埋葬。」父親就接受了他的建議。
有天他們就一起出外尋找,但都遍尋不著。他們來到了靈鷲山,在靈鷲山有三個小丘,中間有一塊寬闊的平地。Upasālaka很喜歡那個地方,就跟兒子說:「我要埋在那裡。」
佛陀因為慈悲,在黎明前就觀察因緣,已決定這兩人是他今天要度的對象。佛觀察到這兩人今天都會得到果位。
當這對父子決定好墓地後,就從山上下山。此時,佛也來到了靈鷲山的山腳下,剛好就相遇了。佛先問Upasālaka:「你們從哪來?」Upasālaka就說明原委,並告知佛陀,他們在靈鷲山的山頂上,選好了墓地,正打算離開。佛說:「這樣我也想看你選的墓地,你可以帶我去看嗎?」於是,父子二人就帶佛上山了。
三個人到了那地方後,佛陀就向他們開示:
「Upasālaka婆羅門!在這塊墓地上,單單你Upasālaka的過去生,葬過的遺體已經一萬四千多次了!Upasālaka!在這世上從來都沒有未曾埋葬過遺體的地方!」佛陀以智慧觀察後,這麼告訴Upasālaka。
佛說:「你們一直找墳地是沒有好處的。你們應該尋找佛法,這我會好好教導,你們要仔細聆聽。」佛說:「你們要找的佛法有五種。」
一、真實、真理(sacca )
指毗婆舍那智,是出世間法的根本佛法。你要找的不是墓地,你要找的事以四念處修行,獲得毗婆舍那智的人。有毗婆舍那智的人,他會引導你,在他的教導之下,好好用功,你會獲得毗婆舍那智。毗婆舍那智是出世間法的基礎,你的身心會輕安,這是你要找的。
二、法(dhamma )
出世間法、道支、果支與涅槃。你應該找已經得到道支、果支的人,找到他們你可以獲得出世間的佛法。
三、不害 (ahiṃsā)(現場譯者譯做 善良, 原義是 不害)
有生命的動物彼此不虐待、折磨、破壞。對於有生命者,不可以造成他們身體、心理的痛苦,也不能損害他們的利益。若我們有權威,不可以權威去傷害他人。ahiṃsā包含慈心,如同我們珍愛自己的生命,我們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ahiṃsā也包括悲心,對於生活上比我們生活條件差者,我們應好好照顧他人,憐憫他人,將心比心對待,這是憐憫心。ahiṃsā也包含喜(muditā), 對於知識、財富比我們好的人,我們要高高興興的,這樣我們心裡會產生喜。若我們看到他人太苦,但無法幫助他人,此時我們要想,這是眾生的業來的。我們要平等對待,這是捨(upekkhā)。
Upasālaka!你要找具足慈悲喜捨的人。具有ahiṃsā法的人,在他的引導之下,向他學習,你也會具足ahiṃsā法,你也會成為一位好人。佛說善良的聖者,他們不會用折磨的方法來對待人,有一天你會知道善良的人的心態。
四、戒德 saṃyama (意思是自制, 自我抑制, )
具足道德品行者,不會去殺害他人的生命。若殺害他人後,才會有生命,這樣的事情不去做。我們不去偷盜,若去偷盜才會富裕,這種事情不可做。已經具有夫妻者,不可以邪淫,這也要避免。若為了他人的利益而令他人損失,如律師以不當的方式欺騙他人,這也是應該避免的。不可以挑撥他人,不可以因為忌妒他人恩愛而挑撥,當親子或夫妻失調,我們好好調解,這也是sayama。喝酒、吸毒的事,不可以去做,要禁止海洛英等毒品。他人的東西,我們也不該奪取。佛對Upasālaka說:你務必找到有戒德者,在他指導下,也會具足戒。
五、調伏、克己(dama守護六根門)
身、口、意三業上,為了不產生不善法,所以一直維護。所以你要好好找身、口、意皆能觀照的人!怎麼能在六根門上不產生煩惱?由我們來訓導。當我們看到所緣有可意、不可意的時候,為了不產生煩惱,我們一一觀照好我們的心,就是dama。我們聽聲音的時候,不產生煩惱,就是管好我們的心,就是dama。嗅的時候、嚐、觸、想皆能觀照好,就是dama。已經用毗婆舍那智淨化過的心,就能產生智慧,我們要找到這樣的聖人。跟智慧高者學習,我們的智慧也會越來越圓滿。毗婆舍那智、好的行為,這些都是dama。
所以佛就對父子二人說:「你們辛苦去找墓地沒有利益,你們應該找這五法。你們真的找到這五種佛法,你們已經經歷世間、出世間的利益,就不會再輪迴了。」
佛跟他們開示的當下,他們觀察自身的名色法,一層一層地證得毗婆舍那智。當佛說完,他們已證得須陀洹果。
我們再總結這五法:
一、sacca:出世間法的基礎毗婆舍那智。我們務必體驗毗婆舍那智,這是yogi的責任。
二、Dhamma:出世間法的道支、果支。
三、ahiṃsā:不害的四無量心,在內心也應如此發出。
四、Saṃyama:戒德
五、Dama:六根門的修持、守護六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